您好!欢迎来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协会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协会动态

“轩辕情 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观察侧记、公示名单

作者: 发表时间:2023/3/11 10:30:59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观察侧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近日,笔者作为学术媒体观察员,参与了一次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评审工作,该展览面向全球华人征稿,是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重要文化活动,规格较高,奖金丰厚。

本次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书友投稿踊跃,作品艺术质量整体较高。应当说,这些来稿作品代表了当前全国性展览的中上水平,书体、书风覆盖面较广,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优点自不待言,同时来稿中呈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举例来说,当对作品进行文字审读时,问题作品中出现的文字失误情况,让笔者感觉很受触动。个中情景,在评审结束多日后,至今仍时时浮现于脑海中,像一团乌云,郁结不去,引起了笔者的一系列思考……


一、复盘:他们是怎样败在了文字审读上?

在大部分展览中,文字审读都是重灾区,本次也不例外。因本次展览作品要求以黄帝文化为主题,所以很多作者所写的文字内容都和黄帝有关,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赋、黄帝颂、黄帝文化等。但其中出现了一些文字错误,比较有代表性。具体情况试举几例如下,与朋友们一起探讨:

□问题作品一:

这件作品写的是《轩辕黄帝赋》,标题的“轩辕黄帝”是没问题的,但正文第二行却写成了“轩辕皇帝”。同时,结尾的“大吕黄钟”也有问题,黄钟大吕是一个成语,按照现在词典上的规范用法,“钟”作为乐器,繁体字应写作“鐘”而非“锺”。

该作品经评委现场集体表决被淘汰。

□问题作品二:

这件作品写的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部分,原文如下: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请大家注意这段话中的“征”字,共出现四处。除第三处的“征”为征集之意应写作“徵”无误外,其余三处均为征伐征讨之意,繁体字应写作“征”,写作“徵”属于错字。

该作品经评委集体表决被淘汰。

事后笔者查阅了中华书局的《史记》,亦验证了上述问题(见下图)。

□问题作品三:

这件作品写的是当代人所作《黄帝颂》。作品有两处问题,一是落款处的“应书法展之征”的“征”,意思是征集,繁体字应作“徵”;二是“祥和无疆”中的“疆”少了土,写成了“彊”(强的异体字)。其实作者在正文上方写的有小字释文,释文中的“疆”是写对了的,但正文反而写错了。

该作品经评委现场集体表决被淘汰。

□问题作品四:

这件作品写的是晋朝牵秀的四言诗《黄帝颂》,原文“爰登方岳,封禅勒成。纷然凤举,龙腾太清”中的“爰”字,意为于是。因为形近,作者可能是随手笔误写成了“爱”字,但这样该诗句就读不通了。也可能作者是从网上随便搜索的版本,没有细读文意,导致写错也未可知。

经评委现场集体讨论,认为该作品书写功力不错,且本次展览中大字作品较少,考虑到以上因素,经表决后多数评委同意仍予以保留入展,表现了对投稿作者相当的包容性。


二:举隅:错别字问题能分出几个层次?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笔者进一步思考,发现错别字作为一个常见问题,其实也是可以分出层次的:

一是过于低级的错别字问题,没有办法包容,只能一票否决。比如将“黄帝”写成“皇帝”,对我们的人文始祖太不敬了,实在让评委忍无可忍,下掉不亏。

二是一些容易弄混、写错的常见错别字。如:征与徵——长征、征伐;徵集,徵召。鐘与鍾——编鐘、闹鐘;鍾情,鍾繇。也包括容易手误的字,如“疆”与“彊”。这类错误,因为两个字的区别很分明,汉语规范词典中规定得很明确,只要稍加留意,集中学习一批常用易混字,也基本可以避免。

此外,有些字在古代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复杂情况,有可议论之处,但我们书法作者投稿,在语义区分与写法上应该以汉语规范字典的规定为准,尽量少用有争议的写法。因为现在所有书法展的评审安排中,作者并没有机会和评委讨论争议性问题。

三是一些今天不常用的字。如上例中的“爰”,这种错误属于不熟悉文言文,较少阅读文言文、缺少文化积累所致,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长期深入学习和积累了,非一日之功。


三:破局:解决错别字问题的的首要前提是什么?

由此又想到,当书法圈朋友讨论起这些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时,大家通常会认为有客观原因,由于汉字经历过那次集中批量简化,而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又没有受过繁体字教育,确实情有可原。但如果我们考察汉字发展史,就会发现历史上汉字其实一直处于演化、简化的进程中,古代汉字的正体字、异体字、俗体字、碑别字等情况也极其复杂,古人也一直在学习之中,汉字简化并不是我们可以写错别字的充分理由。如果我们写了错字还觉得理所当然、还觉得理直气壮,那就别怪人家老说我们书法界没文化了。

面对这一顽疾,我们必须扑下身子,甘当小学生,真正做到敬畏传统,敬畏经典,敬畏文化,这是当代书法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心态问题。这个心态问题不首先解决,书法圈错别字问题永无解决之日。

那么,现有条件下,错别字问题如何解决?或者说,如何减少?

 

四、路径: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尽量避免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问题?

一是书写之前,尽量找正规出版社的繁体字版本。尤其是中华书局、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专业繁体书籍作为书写的文字版本,他们毕竟是专业的。这样可避免自己进行简繁转换时所犯的想当然错误。

二是写完之后,先自己与原文核对。通过细心核对,至少可以减少像“黄帝”“皇帝”一类的低级错误,减少掉字、掉句、词序错乱等问题,这是通过细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说从侧面说明作者的创作态度。

三是请专业人士进行校对。比如,可以找古汉语方面的专家、书法文字学史料学研究者、或具有较高文字水平的书法家同道,帮忙仔细核对,找出错误,防止自己的作品在终评文字审读中功亏一篑止步不前。那可真是太亏了。

四是平时多读文言文,多读繁体书,日拱一卒,踏踏实实做一个读书人。读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文言和繁体的语境,对错别字就会非常敏感。归根结底,大部分文字问题其实还是不读书、读书少造成的,老老实实做一个读书人,就可以少闹些笑话。

五、行动:重建书法界的文化形象,仅仅是“肉食者谋之”吗?

前段时间,笔者曾见识了一次中国书协组织的评审,当时组委会拿出整整一天的时间,留给评委进行文字审读。说实在的,在进入终评文字审读环节的近250件作品中,没有明显文字问题的作品只有不到100件,这些作品是笃定入展的。有文字问题的作品很多,分为严重问题和一般问题,审读后由评委一一陈述问题性质,现场经评委会集体举手表决是否淘汰,那个过程非常严格也非常残酷。在这一环节,笔者见到大量写得好的作品被淘汰,真的非常可惜,其实作品艺术水平相当不错,只要文字上稍微注意一下,入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该国展来稿中所出现的具体文字错误问题,与笔者前面所举例子的情况差不多,也是那几类问题。可见错别字实在是当代书法圈的一个共性问题和顽疾。

私下与书法圈外人士聊天时,常常听人说:“你们书法圈真没文化,就是一帮抄书的写字匠,还连书都抄不好!”这话挺毒,挺辣,可也不好反驳,每次我只能虚晃一枪说,没文化的好像也不止是书法圈吧?于是大家嘻嘻哈哈,一笑而过。但是事后,我心里总默默地说:哥们,稍微长点心,尽量少出点“轩辕皇帝”一类的低级错误,就是真写了错别字,咱能不能也出高级一点的错误,别老让人说咱书法界没文化,行吗?

重建书法界的文化形象,它不仅仅是“肉食者谋之”,我们每一个书法作者都责无旁贷,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当代书法的一面镜子,照见他人亦当照见自己。如果人人都不起来负责,当代书法在文化上的堕落就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路虽远,行则将至。书法界的朋友们,千言万语概括成一句话——从消除错别字做起,书法兴亡,人人有责!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到书法界“面子”和“里子”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本文作者冯华,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入展名单公示

2023年3月3日,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工作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本次展览共收到来稿3255件,其中书法3030件,篆刻225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评出200件作品入展,其中获奖作品60件。

本名单为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3年3月7日至3月13日,共7天。公示期间,如发现代笔、抄袭、剽窃等违规现象,可向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举报;公示期结束后,仍可对上述违规现象进行举报,举报材料要求信息准确,事实清楚,组委会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查处理。

请获奖、入展篆刻的作者,将篆刻作品中任意一方原石,于2023年3月15日至20日邮寄至组委会,如原石未寄,视为自动放弃入展资格。

相关材料请寄:郑州市金水区二七路郑州市政协

收 件 人:张康生

联系电话:0371-67183000   13838311104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入展名单公示

(按姓氏笔画排序)

书法类(158人)

一等奖 (8人)

王嘉巍(山东) 田华璞(河南)孙永茂(河南)

孙晓春(黑龙江)汪 杰(安徽)岳大昭(河北)

金 弋(浙江)梁克安(广 西)

二等奖(16人)

丁一灵(河南)吕为民(浙江)全先宇(山东)

刘 勇(四川)吴 钢(上海)张全建(贵州)

张 轲(浙江)张高峰(北京)赵潮辉(山东)

胡兰芳(湖南)秦 朋(河南)高 龙(内蒙古)

高有耕(河南)曹与兰(广东)曾盛国(四川)

楼之东(浙江)

三等奖(24人)

马晓苹(河南)王军刚(北京)王 钰(山西)

付晓敏(江西)边 钟(河南)刘 涛(贵州)

许广丽(河南)孙一浪(江苏)孙 立(河南)

李士豪(陕西)李连定(贵州)杨荣国(陕西) 

吴文亮(重庆)沈 倩(安徽)张伟杰(山东)

张旨焜(广东)张 旭(甘肃) 周洪斌(北京) 

赵端旭(河南) 茹正权(河南)钟文涛(甘肃)

贾心苗(山东)黄 博(河北)蓝 天(广东)

入展(110人)

马立超(吉林)马继普(河南)王自力(陕西)

王兴亮(山东)王宏利(河北)王 峰(江苏)

王海荣(广东)尹 昱(安徽)邓镇江(广西)

龙晋戈(湖南)卢方泽(湖北)卢光正(安徽)

史志伟(广东)师国庆(陕西)朱会玲(湖北)

朱 希(广东)朱盛新(广东)庄志民(福建)

庄丽珍(福建)刘玉国(天津)刘红兵(重庆)

刘泽文(湖北)刘爱东(江苏)闫 溯(河南)

许长青(江西)孙大林(安徽)李广泽(湖南)

李雪梅(河南)李鹏举(甘肃)杨 硕(河南)

杨 婷(福建)肖振雄(湖南)吴长文(江西)

吴圣诣(江苏)吴明杰(重庆)吴洪祥(广东)

何国洪(澳门)何 聪(山西)余华东(安徽)

张云飞(贵州)张心健(山西)张可颖(河南)

张仕龙(河南)张孝庆(河南)张雁亭(江苏)

张智强(河北)张 锟(河南)张瀚锴(湖北)

张允汉(河南)陆樱丹(江苏)陈艺博(河南)

陈 杰(河南)陈国涛(广东)陈 黎(新疆)

苗勤贵(河南)林水成(广东)林明雨(福建)

欧阳纬恒(四川)易中华(江西)罗建华(江西)

罗晨霞(河南)周志伟(湖南)周凯凯(山东)

周 锟 (山西)周  鑫(河北)郑昕洋(江苏)

赵季曾(河南)赵月秋(云南)赵文静(河南)

赵贤若(山东)赵柏清(湖北)赵 毅(山西)

钟文辉(江西)索海龙(陕西)钱伟昭(广东)

侯龙庆(山东)徐秋霁(山东)高兴志(山东)

高 松(湖北)郭 川(甘肃)郭崇山(山东)

郭鸿光(宁夏)黄河金(新疆)黄俊峰(江西)

萧亦坤(四川)梅春林(安徽)曹永葛(河北)

曹政鸿(江西)盛相杰(江苏)常 超(上海)

康博涵(河南)商建舜(罗马尼亚)梁铭金(河南)

随文豪(辽宁)彭 宏(河南)彭海龙(广东)

董鹏飞(山东)蒋 奎(安徽)韩 东(河南)

韩 旭(江苏)覃大浩(广东)曾范波(辽宁)

曾祥玲(辽宁)温陈健(广东)蓝煜明(贵州)

雷 云(河南)裴元庆(江苏)廖文德(江西)

廖红兵(广西)薛明辉(河南)

 

篆刻类(42人)

一等奖(2人)

陆宗盛(上海) 焦新帅(河南)

二等奖(4人)

孙天宇(河南) 张红欣(河南)商国一(河南)

曾熙(河南)

三等奖 (6人)

马贵骏(河南)刘 明(河北)李 蔚(河南)

吴允明(浙江)宋吉祥(河南)俞喆淳(浙江)

入展(30人)

王海鹏(浙江)王志杰(河南)王洁炜(浙江)

尹世访(河南)孔赵杰(浙江)孔宪勇(上海)

邓圣卿(广东)叶新彦(河南)冯丛丛(河南)

朱江浩(河南)刘世伟(四川)许俊宁(福建)

孙宇飞(上海)杜家航(上海)李 凯(陕西)

李  岳(山东)杨 闯(河南)张云翼(河南)

张成龙(浙江)张忠良(黑龙江)林伟劲(广东)

周明宇(北京)倪仕旭(云南)黄行毅(福建)

梁劲蝶(广西)董伟伟(广西)景一冲(山西)

程 俊(上海)詹英哲(河南)裴沫涵(山西)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

全国书篆刻作品展评审委员会

主 任:宋华平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乃勇、王 晨、王志立、刘灿辉、张青山、罗 鸣、钟海涛、曹向春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

全国书篆刻作品展监审委员会

主 任:王万鹏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米 闹、曲 博、张 革、姜宝平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情 中国梦”

全国书篆刻作品展学术媒体观察员

    冯 华

 

版权所有 © 2010-2020·河南省书法家协会(www.hnssfjxh.com)·中国·郑州
联系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 书协电话:0371-63818381 书协信箱: hnssx@126.com
备案号:豫ICP备11030135号 技术支持:郑州市蜂巢易科商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