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书协“名家公益辅导日”第四期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期活动邀请了河南省书协新一届主席团7位副主席:王乃勇、王志立、刘灿辉、李珂、张青山、周斌、孟会祥,河南省书协22位理事:马健中、王昱、史焕全、冯华、乔延坤、刘伊明、许广丽、谷松章、宋震、宋高峰、张宏伟、罗鸣、周红军、郑权、洪丰仓、顾翔、顾建全、高昂、曹向春、程志宏、傅泽宇、樊子阳,共计29位老师,一起担任本期活动的公益辅导员。如此强大的师资团队,事无巨细的精心点评,充分彰显了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持续以艺术之力为人民服务的诚意和决心。
本期活动实录分5次刊发于河南省书协公众号,敬请关注。
【点评老师:王志立】
王志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委员,安阳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这幅草书作品取法唐人张旭,尤其对《古诗四帖》、《李青莲序》二帖用功最勤,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一定的草情、草性。如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定能更上高格:
1.线条的精度和完整性还不够,提高草书线条圆润、厚实、遒劲、弹性,如“随、因、清、畔”等字。
2.章法要讲究自然,节奏合理。如首行尽管是整篇五行中最精彩的,摇曳多姿,且“S”走位,但过于奔放,使后四行跟不上节奏,有前后脱节之嫌。
3.落款过于随意,以盖两枚章收尾,太过草率。
仅供参考。
这幅楷书作品取法唐代颜真卿,尤其对《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用功最勤。颜真卿的楷书给人一种威严之感,崔勇书写的楷书,少了严肃,多了活泼。
建议:
1.起笔和收笔稍微慢一点,行笔的过程比起笔快一些,以便产生力度。如“辨”“境”等字。
2.结体上更应该中宫宽绰,四周紧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3.楷书落款看着整体有点散,建议用行书。
仅供参考。
【点评老师:李 珂】
李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口市美术馆馆长。
1.从作品整体看,非常流畅,既有王宠小楷风格,又参以钟繇笔意。可以看出其在平时临习中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2.作者在创作时很有想法,想让作品有所变化,但由于对字形的把握不够精准,结体不够自然,点划略显刻板生硬,缺少力度,整体风格不大统一。
3.建议作者坚持选临一家小楷加强练习,打好基本功,从字法,神采和气韵中仔细揣摩,反复练习,争取有新的提高!
1.这件作品是临习王铎的行书作品,基本上抓住了王铎的结构形态和用笔特征。
2.此作中,大多字结体太过于平,缺乏连贯性和节奏感,没有把王铎的纵横曲直,跌宕起伏表现出来。开头的“华”字用笔不准确,后面的“赋”字多了一画,应该是笔误。
3.认真体会王铎“顿笔起——轻收笔——再顿笔起——再轻收笔”的跳跃节奏的书写特征,注意字中的使转与方折的运用,在临习中研读和体悟王铎的用笔和结构特点,找到发力点。
4.用墨上大胆一些,创作时尝试用涨墨,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点评老师:宋高峰】
宋高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委,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三门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纵观全幅,以四块三色纸拼接而成条幅状。整幅气息宁静古雅,正文以黑底白字书写,还有斑驳意味,看来作者用纸考究,虽是临作却苦心用心经营。
从整体章法来看,颇具匠心,首页题首四字略大,并与正文拉开距离,末行紧挨纸的左边缘。字虽小,但从空间留白上看,气聚神散。第二页字径较一、三、四页略大,四周留白均匀、重心居中。第三页、第四页与第二页处理略显雷同。
落款共两行,无行无列,左右咬合紧密,浑然一体,与正文形成鲜明对比。
建议如下:
1.正文中二、三、四页在章法布局、空间留白、行距及字之大小上应追或更多之变。
2.落款之用笔、结字风格应该与正文书写保持感觉用上一致,此乃检验临帖效果之最佳办法。
此作以15帧手札拼接而成中堂形制。取法苏轼行书并参以米芾手札之意趣,较为成熟老到。点画沉实,尽显作者功力与能力。
整体来看,每篇短文之间的小字楷书题跋略显松弛,字距过大,不够内敛与精神。每一单页的第一字基本是一高一低一高一低处理法,略显雷同与呆板。每页留白略有重复雷同之处,可以用闲章破之。在结字上,主笔横画向右上欹侧过大,部分结字略显纵长,并有雷同之感。共勉。
【点评老师:张宏伟】
张宏伟,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草书研究所副所长,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学院工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
这件作品写得很努力,似乎是在靠近《集王圣教序》的风格,但是不太理想。就作品而言,提两点建议:一是太生疏。对《集王圣教序》的用笔,结字等还没有较深刻的认识理解,手头基础工夫也欠缺,所以显得“稚弱”。但“稚弱”不是毛病,须假以时日,投入时间再加上正确的方法,自有进益,自呈新貌。二是虚实不分明。“虚实”属临帖中注意的问题,只是在这件作品中较为明显。一字当中,点画有主次有虚实,不能平均用力,泛泛而书。初学书法,可以多读帖,玩味单字,体会规律,在书写中尝试运用。
这件作品以米字为基调,结字扎实,用笔劲健,布局清爽,是一件成熟的作品。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挑一点,与道友商榷。
其一,结字平正,略欠险侧。米字代表风格如《蜀素帖》《苕溪诗帖》及手札等,都有险绝、峭拔的字形、字组,一如悬崖上的舞蹈,自能动人心魄,叹为观止。可能是米公信笔而书,无意造险,兴之所至,嶒崚自生。我们缺少的就是精尽池水之后的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其二,用笔尚未恣肆。此作用笔稳妥,而通脱不够,点画如能再增顾盼姿神,会更好。
【点评老师:洪丰仓】
洪丰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自由职业书法家工作部秘书长,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西安美院外聘教授。
这幅隶书作品,以汉史晨为基调,用笔遒劲,技法熟练,提按使转,方园兼备,融入了一些时风,这是优点,同时也是下一步尽量回避的。沙孟海先生《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 文讲到:刻手好,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頫,刻手不好,《兰亭》也几乎变成《爨宝子》。所以,一个习书者,初级临摹碑帖时尽量做到对字法和结构的用笔精准,这方面基本上都做到了,下一步需要做的是:1.多读,多临各种经典汉碑,力求成竹在胸。2.寻找汉碑的共性,化繁为简,找出属于自己的标签。3.力避时风,反复研究碑与帖的关系及书写性,在古典中打磨自己,不激不励,风规自远,愿与之共勉。
在王羲之横空出世之后的漫漫历史长河里,几乎无人能再度登临书法界的顶峰,直至颜真卿的出现,他博采众长的姿态,吸取众名家所长,突破盛唐时期书法的秀美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颜体”,其书法气势磅礴雄厚端庄,令无数才人为之倾倒。
这幅作品以颜真卿大楷为主,用笔生拙朴厚,刚劲有力,行笔劲健,能够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就这幅作品而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颜氏的众多经典书帖,多读,多临,多悟,力求熟于心手。
2.王羲之颜真卿一脉相承,深度研究“颜氏”对“二王”书法的传承与演变过程。
3.因楷书的表现形式相对其它书体来说比较单调,所以,要多研究章法和形式,写出属于自己个性的作品,在古典、个性、形式上做一些融合与探索,愿与之共勉。
【点评老师:程志宏】
程志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导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
用经典来校正趋俗的表达。
一件作品不管是对于作者还是对于欣赏的受众,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对:一是风格上对经典取法的深入,二是在取法结构的准确性应用和用笔技巧的熟练表达,三是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如何运用于书写。
在这件行书作品中,不徐不疾的稳健表达是其优点,但在取法的表达上个人的习气过重,一味地平正中弱化了对《怀仁集王圣教序》对比变化,欹侧搭配的行书特征,如“落”“月”“出”“松”“流”这些原帖中非常精彩的字形在挪移到作品中之后处理的过于平正;二是因为个人书写习惯的的认知,导致不能对所取法经典中的字形结构方式准确掌握,在书写中楷书化的痕迹影响到了行书的流畅表达,行书技法的表现如“静”“春”“新”“雨”“气”等字的转折,钩挑过于生硬;三是在整件作品字形大小接近,字距,行距的处理上平均使得行书作品的章法“状如算子”少了字形,字势之间的呼应变化。
鉴于以上表现,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重新深入经典详察细读,将范本中最具特征的字形分组以后抽取出来通过摹、临、记进行掌握,用以在创作中突出取法的表现特征;对行书特征性的基本用笔方法尤其是转折、钩挑、映带,搭接做熟练掌握;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的学习,对于字形大小的生动变化都要作为一个突破的重点来改变固有的认知。与作者共勉。
察之尚精,拟之贵似。
在这件小楷作品中,首先作者将古人案头展玩的小字做了一个在当下展示方式的转换,在作品形式上虽然是用现成的作品纸,但作者的章法处理上还是能够将虞世南虚白疏朗、从容经营、松而不散的感觉表达出来。关于书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如何表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并为大众所接受同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是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要坚持的。
当然在欣赏小楷作品时除了感受作品气息章法,精微处的书写表达同样是非常重要。前人评价虞世南《破邪论》通篇内擫柔和,转折处内藏棱角,故绝无剑拔弩张之态,笔势圆润也无凝滞之感。在这件临作中作者对于用笔方法和字形结构虽然有较为精熟的表现,但可能和以前学过王宠或文征明有关,用笔上的尖利和结字上的谨饬与虞书的雍容典雅、中规合矩有冲突,过多的尖笔使得含蓄蕴藉胎息于王羲之的遒美圆润被弱化;尤其方框和竖折一类的笔画拘谨内收对结构的古质和张力也有所消解。
建议在学习虞世南小楷时可以结合王羲之《黄庭经》对照分析,在用笔上体会起笔略含,纵向笔画垂露起止有力,悬针不会一带而出,出锋出饱满有力;字形上错落变化与中唐及以后的楷书差异较大或许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未完待续——
河南省书协“名家公益辅导日”第五期活动报名通道